宋项如 Hsiang-Yu Sung

宋项如

宋项如简介

获奖情况

第17届台北金马影展 获得金马奖 最佳原著剧本。获奖影视: 《候鸟之爱》

第16届台北金马影展 获得金马奖 最佳原著剧本(提名)。获奖影视: 《欢颜》

第11届台北金马影展 获得金马奖 最佳编剧。获奖影视: 《忍》

影人资料

宋项如(1930—1998),泗洪县四河乡大柳巷人,《戏说乾隆》的剧作者。祖父是前清秀才,父亲在旧军阀办的炮校做文职教官,母亲是足不出户的家庭主妇。 从业经历   他的家住在淮河岸边,家风的影响,淮水的滋润,使他从小就养成了勤奋好学的秉性,也给了他一身的灵气。然而,他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命运注定他要颠沛流离。**战争前夕,年仅5岁的宋项如就随父亲外出,辗转流浪,饱尝了人间冷暖。1947年春,17岁的宋项如从江西考入国民党海军青岛舰艇训练班。第二年春天,奉命随部队开往台湾高雄。1949年,宋项如脱离海军部队,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台湾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就职于台湾飞腾电影公司等单位。他当过记者、编辑、主编及自由撰稿人;做过演员、编剧、导演和制片人。不过他最喜爱、最擅长的还是编剧。自1958年创作第一个电影剧本《冬暖》,并获得台湾电影**奖最佳编剧奖后,他几乎每年都要创作一、两个剧本,一发而不可收。值得一提的是,第一部在大陆公映的台湾影片《**中的一条船》,也是宋项如参与编导的。 编辑本段成就   宋项如是从三毛的书中认识三毛的,他被三毛独特的人生经历所吸引,更被她坦诚的性格所感动。当三毛应约给电影剧本《欢颜》写出《橄榄树》歌词时,一下子引起宋项如的共鸣。宋项如在编写《欢颜》电影剧本时,不知多少次被泪水打湿衣襟。宋项如曾创作了许多以普通人离愁别恨为主题的影视剧本,如《搭错车》《候鸟之爱》《我歌我泣》《寻梦的孩子》等,其中不乏自己的体验和影子。 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1980年,宋项如从香港的一个远房亲戚那儿得知,家中除了父亲于1959年病故外,年逾古稀的慈母依然健在,兄妹都已成家立业,他激动得不能自已,对家乡、对亲人思念也愈加深切。有一年端午节,宋项如和妻子、女儿一起吃饭,见到久违的粽子,他忽然想起自己过去随兄长在淮河芦苇荡中打粽叶的情景,想到母亲充满慈爱的期待目光。他感到眼前一片模糊,无声的泪水悄悄地渗过他的指缝,一滴滴落到粽叶上。女儿问:“爸爸,你今天怎么啦?”   他没有回答。蓦然,他离开饭厅,跑到书房里放声大哭。   1988年,台湾当局迫于多方压力,终于解除了禁令,允许去台人员回大陆探亲。宋项如激动得一夜未眠。第二年春,他作为较早回大陆探亲人员,回到了阔别55年的故乡。   在乡邻的指点下,宋项如找到了筑在黄土台上的家。推开门,他语未出,泪先流,一下子扑进母亲的怀抱。年近九旬的**用颤抖的手一遍又一遍地抚摸着儿子的额头,母子相抱,眼泪尽情地流,兄弟姐妹五人都在以泪洗面,这是几十年藏在内心深处感情潮水的流淌…… 编辑本段回乡   故乡之行,宋项如留下难忘的回忆,激起了他强烈的创作**。泗洪历史悠久,淮河、古汴河穿境而过,乾隆下江南时,曾经过此地,这里也流传许多乾隆皇帝的轶事。亲友的笔谈,民间的传说,引起了宋项如的极大兴趣。他决定把乾隆具有传奇的一生编成剧本,搬上荧屏。在查阅大量有关乾隆传记、轶事及清史资料后,宋项如用8个月的时间创作了电视连续剧《戏说乾隆》。这部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电视剧,倾倒了无数电视观众,在海内外引起了轰动。   1996年秋,宋项如借回大陆拍《戏说慈禧》之机,携在美国工作的小女宋邸君一起回乡探亲。在淮河码头,他动情地对女儿说:“我到过世界上许多地方,但哪里都没有我对这里印象深刻——因为这是我的故乡!”   宋项如先后6次回故乡探亲,每次返乡时他都归心似箭,而返台时总是泪流满面。他常说:月是故乡的圆,水是家乡的甜。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祖国、自己的家乡、自己的母亲都不爱,那就失去了做人的起码价值。1998年清明节,宋项如专程从台湾赶来,为病逝的**亲扫墓。临别时,他对县台胞接待站的人说:“我的家住在淮河岸边,我是淮河的儿子,我的根连着淮河,我很想把淮河搬上荧屏。这是第一。第二,淮河是中国的一条大河,黄河、长江都有人拍过了,而淮河还没有。如果把淮河的历史与变迁以及围绕她产生的历史传说和美丽故事拍成电视风光片,介绍到世界各地,一定很受观众欢迎。”   返回台湾后,宋项如没有忘记自己的承诺,夜以继日地搜集有关淮河的历史资料,编写剧本。并准备把此片献给国庆50周年。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由于宋项如积劳成疾,突发脑溢血,于1998年4月19日在台湾病逝,享年6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