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石人

Człowiek z marmuru(1977)

大理石人在线观看和下载
  • 豆瓣评分:  8.1
  • 获奖: 《费比西奖》
  • 演员: 耶日·拉齐维沃维奇 / 克里斯提娜·杨达 / 塔德乌什·罗姆尼斯基
  • 类型:剧情
  • 地区: 波兰
  • 06-01 22:47
【温馨提示】选择并点击进行播放

大理石人下载资源

大理石人剧情内容介绍

《大理石人》在线观看和下载

基本信息

大理石人原名:Człowiek z marmuru,又名Man of Marble。1977年剧情类型片,创作于波兰地区,具有波兰语语言版本。由安杰伊·瓦伊达执导,并由****·希齐博尔-雷尔斯基任编剧,携幕后团队创作。集众多位耶日·拉齐维沃维奇、克里斯提娜·杨达、塔德乌什·罗姆尼斯基、亚采克·沃姆尼茨基、米哈乌·塔尔科夫斯基、彼得·切***、威尔斯拉乌·沃尔希奇、克里斯蒂娜·扎赫瓦托维奇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于1977-02-25(波兰)公映。

剧情简介

影片描写刚从电影学院毕业的学生阿格涅什卡,雄心勃勃,立志拍一部以50年代劳动模范砖瓦工人布尔库特为主角的传记性记录片作为自己的****。为了弄清楚主人公是如何成为劳动模范,后来被控告判罪,而最终又恢复名誉的曲折传奇的一生,阿格涅什卡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资料的搜集,还访问了当时历史发生时的一些关键人物。最后她找到布尔科特的儿子,得知这位曾经被称为大理石人的英雄已经死了。就连公墓的墓碑上都没有留下布尔库特的名字。“在格但斯克造船厂工人*动期间,布尔库特丧了命。人们再也找不到他的任何痕迹。从此,大理石人就成了一个幽灵。”  影片的题材颇为大胆,收场对主人公命运的说明曾遭剪刀伺候。旨在通过一个国家宣传机器制造模范工人的神话,揭露了**自由的体制对人性的摧残和对纯真百姓的欺骗,用纪录片的风格展现了一个冷酷的现实,让人联想到70年代的状况。本片导致瓦依达多年被禁止拍...

大理石人幕后制作

影片的题材颇为大胆,收场对主人公命运的说明曾遭剪刀伺候。旨在通过一个国家宣传机器制造模范工人的神话,揭露了**自由的体制对人性的摧残和对纯真百姓的欺骗,用纪录片的风格展现了一个冷酷的现实,让人联想到70年代的状况。

大理石人获奖记录

戛纳电影节 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 安德烈·瓦依达。

Polish Film Festival Critics Award: 安德烈·瓦依达。

大理石人资源介绍

大理石人在线观看资源:目前最高清晰度为:HD,为高清版本,推荐观看。(注意:网络慢的用户不适合观看,请选择低清晰度版本观看)。

大理石人下载资源:目前最高清晰度为:HD,为高清版本,推荐观看。(注意:网络慢的用户不适合观看,请选择低清晰度版本观看)。

豆瓣评分8.1,算是一部高评分电影作品,亲们,能有此分数的电影也为数不多呀,推荐大家值得观看。

——以上信息由影视分享提供

大理石人评价

  • 波兰版的[公民凯恩]。虽然瓦伊达视听上不甚讲究,然而在电影媒介自反这一主题上做得极为深入,探讨了“纪录片**”,曝露了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运作机制。音乐上混用流行歌曲与合唱**歌曲来标识时间。影片很有力量。穿着高跟鞋的杨妲扮演一个初出茅庐的女导演,举手投足颇有戴爷的风范……

    2012-03-30
  • 这是1977年的波兰电影,但是讲述的又不只是波兰。这样的电影很好,但是你不一定要看,因为它太过沉重;但是,至少你要明白,那个年代有无数的荒谬故事,我们不能忘却。

    2018-11-11
  • 站位是斜的,布景是斜的,摄影机是斜的,几乎每个室内镜头都是倾斜而下的。导演有意制造倾斜,以斜线标识出对**不公平:事理是斜的,审视是斜的,存在是斜的。在这样的**中,扭曲,*解与**之感也顺应而生,极其贴合导演所表达的批判。同时,这种倾斜也意味着人物的立场选择和他们命运的动荡摇摆。以第二部分的开篇为例,它直接展现了工人阶级的“异化”。工人的背弃说明一切组织之信仰都有被利用和摆布的可能性,一切都是可以被颠覆和另外解读的。XX主义,XX主义...它们在某些时候就会摇身一变成为谎言。伴随这些谎言而来的,通常是悄然启动的大范围的清算,而在无法攻占某些意志高地时,他们则善用*曲的力去抹除意志原有的含义。在国家决定了什么是重要问题的前提下,该建筑的已然被破坏。然后,顺理成章的,一切都在最终审判后变形。

    2019-11-03
  • 忧患时局中常诞生道德话语强盛的作品,例如50年代麦卡锡主义盛行时的美国文艺界,瓦伊达的《大理石人》在70年代的波兰即推动了这一即物而客观**的发展。其主题的核心亦是何为“真实”的经典问题。本片《公民凯恩》式的结构揭示出其新闻式的兴趣,特别是对图像媒体在意识形态塑造上的作用加以了解构。但影片在剧情架构上的错误一步是将一半的戏份加在导演一角的身上,其中带着天真浪漫主义的艺术观,似乎暗地里将她推上了大理石塑像基座。最终艺术家被剥夺了摄影机之后,影片对她提出了殷切希望:你的眼睛便是记录事实的机器。这可算是瓦伊达对于身处困难时局艺术家的乐观信息:无论如何,真实在艺术之前。

    2020-11-23
  • 所谓抓劳模、树典型,他不是人,同时也不是一个人,不过各国基本都是这个路数。又是那种拼图式还原真相的影片,以采访、记录片段以及**重演一点点还原人物和**。音乐不错

    2012-09-15
  • “寻找****劳模”版公民凯恩啊,很有政治意义和**特征的电影,这样的故事或许发生在了每个****国家(同时又鲜为人知)。真希望什么时候我们国家也拍出来啊。影片各方面都很不错,竟然还有续集,但我真的好讨厌女主角,现在心情十分复杂。。。

    2014-02-05
  • 虚实结合的“纪录”方式,体制机器碾压磨灭个人存在,带有明显的新现实主义痕迹,夹杂大量资料史实,与虚构的几部片中片,构成虚实相照的文体;在探寻真相的过程中,渐渐*近“真相”的层次感,具有一定悬疑性,也为影片的可看性添上一笔。

    2016-10-13
  • 非常公民凯恩模式的仰拍大广角 “一个****劳模的诞生与灭亡” 我们也需要一部“****雷锋的诞生与灭亡” 女主角酷到没朋友抽烟喝酒无情对待被采访对象壁咚上司 音乐不错 但整部片子拖沓做作 就好像那个女主一般 最后遇到男主角儿子的情节也不是一般的作 纪念自己没有看睡着

    2016-12-19
  • 以年轻导演阿格涅什卡的创作机缘为话题切入点,在类似《公民凯恩》的剧作结构中赋予当代视角,讲述前政治**的砌砖工人布尔克特如何成为劳动模范,后来被控告判罪,而最终又恢复名誉的曲折传奇的一生。瓦伊达通过摄影机镜头的“纪实采访”与穿插其间大量资料的相辅互成,创造出一种奇特的虚实并进的侦探情结,令观众切身感受观影过程中逐渐*近的“历史真相”。喻由国家宣传机器制造模范工人的神话,揭露**体制对于平民人性的欺瞒与摧残,借由政权变换导致的必然悲剧,反讽波兰战后理想主义精神建设与七十年**化气候的空洞和虚假。1.开篇&结尾:节奏明快的流行音乐和**行进镜头。2.阿格涅什卡作为新**的电影工作者,被导演赋予反思“神话”与探求真相的思想寄托,虽挫败但不言惧难的结尾意味深长,瓦伊达的心态是乐观的。(8.5/10)

    2019-02-18
  • 我花了三天看完这一部,剧情偏偏在最不经意的时刻戛然而止。女主长得真心烦人。

    2011-08-30